当臭氧产生时,臭氧发生器内部的环境不论是化学的还是电子的都很残酷,高电压和腐蚀性很强的氧化气体的双重条件,要求臭氧发生器的设计必须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在构造上必须有很高的击穿电压安全系数,这样才能确保臭氧发生器在用户现场长期可靠的性能。
臭氧作为千千万万既普遍而又特殊的一种化学物质,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如极强的氧化性、极优的消毒杀菌和防腐保鲜作用、无残留、以空气为原料用物理方法可以生产等,使其在全世界已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产业--臭氧技术产业。 " 臭氧"一词因"保护大气 臭氧层"宣传而广为人知。由于 臭氧冰箱除臭器、 臭氧消毒碗柜等家电产品上市,人们对臭氧应用也逐渐熟悉。
一、 臭氧的发现 臭氧具有独特的腥臭味,蕞初人们正是根据这种气味而发现这种新物质的。1840年,德国科学家舒贝因向慕尼墨科学院提出的报告里宣布发现了 臭氧。他依据电解与火花放电实验产生的气味与雷电之后空气中的腥臭气味相同,判定这种气味是一种新物质产生的,并对此新物质命名为"OZONE"- 臭氧,该词是依据希腊语"OZein"( 臭氧)一词音译的。在 臭氧被正式发现的60年里,各国科学家研究确定了 臭氧为三个原子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特性参数,并进行了人工产生臭氧的装置-- 臭氧的研制与 臭氧应用试验。
二、 臭氧的性质 臭氧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组成元素相同,构成形态相异,性质差异很大。氧与 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质对比见表1。 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F2。
三、 臭氧应用技术的发展 臭氧的应用基础是其极强的氧化能力与杀菌性能。早在19世纪,人们就认识到了 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发现 臭氧对木材、稻草、淀粉、植物色素、天然橡胶、脂肪、动植物油与酒精等物质都有氧化作用。1868年德•格贝斯获得了 臭氧应用技术的第--项专利,这项技术是利用 臭氧将煤焦油混合物氧化为适于涂料、油漆使用的产品。1873年报导了 臭氧在食糖精制和亚麻漂白方面的生产应用。一百年来 臭氧应用已深入到多个领域,对生产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臭氧应用按用途分为水处理、化学氧化、食品加工与医疗四个领域,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与适用设备开发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臭氧发生器安全使用方法:
1、臭氧发生器安装人员必须要经过技术培训才能开机维修;
2、使用臭氧机杀菌时,严禁工作人员在浓度较高的臭氧环境中上班和工作;
3、切记设备保养或维修时 处理电源断掉和把臭氧泄气的状态下进行,能够很好的确保人员安全维修;
4、如有异常,请立即断电或者通知专业的人员进行检修。
5、合格的专用接地线,安全可靠的接地,禁止安装在氨气易泄露或有发生爆炸危险的危险区
6、对工艺流程臭氧发生器的应用方法操作人员应知晓,并且能熟练的操作此消毒设备。
7、如发生臭氧泄漏的情况需要第--时间关闭臭氧发生器,并开启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处理后,即时退出臭氧发生器使用空间,等空间残余臭氧降至安全范围再进入
臭氧发生器的核心技术
当臭氧产生时,臭氧发生器内部的环境不论是化学的还是电子的都很残酷,高电压和腐蚀性很强的氧化气体的双重条件,要求臭氧发生器的设计必须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在构造上必须有很高的击穿电压安全系数,这样才能确保臭氧发生器在用户现场长期可靠的性能。
公司专利的电极/介质的装配完全不像其他系统,因为有些系统使用不可靠的绝缘材料(介质),而公司所有的元件材料都是可以忍受发生器内的恶劣的化学环境的。公司介质的击穿电压安全系数值是9:1,而其他的材料击穿电压安全系数值只有2:1或者3:1,而且公司电极表面涂有进口的耐氧化纳米涂层,使电极的使用寿命提高至6万小时,结果是很清楚的。发生器消除了介质(绝缘材料)出故障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停机时间和维护费用。
臭氧浓度的高低对放电间隙有极严格的要求,放电间隙越小,臭氧浓度越高,要取得高浓度的臭氧放电间隙应为0.1mm,但是要实现窄放电间隙,必然要对加工工艺及电介质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公司的电极经国外进口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一次成型加工而成,避免人工焊接所造成的间隙不均匀而影响整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