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的构造
2018-10-11 11:36 来源:admin

臭氧发生器的构造和臭氧产量及电耗关系密切,其中主要是电介体、放电间隙、电极的冷却方式等因素。

 

(1)电介质 

理想的电介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和导热性能,但导热性和导电性常是兼有的性质。因此,主要按绝缘的要求选择玻璃、陶瓷、搪瓷、云母等高阻抗的材料。为了取得较好的散热功能,尽可能减薄电介质。据研究,玻璃管的厚度增加1mm,臭氧产量将减少一半左右,但过薄的电介质易被高压击穿,因此必须根据使用电压考虑电介质的机械强度、绝缘性能和耐压性09以及导热性能等因素。工频—中频管式臭氧发生器现今常用的有稀土玻璃管等耐电压性能在30150kV/mm;而普通玻璃仅为5~20kVmm。生产上常用的玻璃管厚度为2.5mm左右。高频管式臭氧发生器电介质一般采用陶瓷、搪瓷等介质,厚度一般在0.3~lmm。总的来说,电介质愈薄、放电间隙愈小,产生放电所需的电压愈小,故电耗量愈小,相对臭氧的产量就愈大。但电介质愈薄,对电介质的加I要求愈高(包括耐电压性能、电介质加工的致密程度、厚度的均匀性等),因此一般的陶瓷电介质厚度在0.30.5mm,搪瓷电介质厚度在0.5~1.0mm,云母介质在0.51.0mm

 

(2)放电间隙

        一般情况下,放电间隙越小,产生放电的电压越小,耗电量越小,相对臭氧产量越高。但放电间隙愈小,气流通过放电区的阻力越大,因此,工频—中频发生器一般采用2~3mm,高频沿面放电发生器一般线间距采用5mm左右,放电间隙小于1mm

 

(3)冷却方式 

理论上臭氧的生成热为0.835kWhkgO3[1200g(kWh)]。假设用氧气制造2(质量)臭氧比能是7kWhkgO3,那么供给电晕电能的12%被用来生产臭氧,而88%蕞终从发生器内以热的形式排出被浪费,对于使用空气气源15.5kWh/kg的比能来说,电晕功率的95%必须以热予以排出。因此,发生器的冷却系统对于发生器的臭氧产量及其能否长期稳定运行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发生器与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好,基本上把供给电晕能量全部作为废热来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发生器的正常有效的运行使用。否则,电晕作为一种内热的气相反应器而存在。由于空气R月他类似气体是不良热导体,电晕内的气体能达到足以使臭氧的热分解变得十分显著的高温,从而降低净臭氧产量。为此,在臭氧发生器构造设计时,必须把有利于电晕散热作为设计其结构的先决条件。

 

由于散热对臭氧产量的影响,基本上所有的发生器臭氧产量都对所有冷却剂温度的变化敏感。对于空气冷却的发生器来说,冷却剂通常是周围的空气。水冷却的或水/油冷却的装置,多余的热量蕞终消散到水中。图3-9是一台常用水冷却发生器臭氧的相对影响曲线。从图3-9可知,随着冷却水温的升高,相对臭氧产率明显下降。因此,一般臭氧发生器所用的冷却水温均控制在15~25℃之间。

 

除冷却剂温度外,冷却剂的流量往往也是重要的。一般水冷式臭氧发生器,每生产lkg臭氧需要15~20℃的冷却水25004000L。提高冷却剂流量有助于补充因高功率密度(气体温度)引起的产量下降,以及由于介电体温度升高使电介体损坏这两方面的损失。

 

水和油的吸热系数远远大于空气的吸热系数,因此一般工业用臭氧发生器均采用水冷式或油冷却形式,由于气冷方便易行,一般在微型臭氧发生器中经常采用此种形式。